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官风采 > 法官园地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发布时间:2015-08-20 16:31:24 打印 字号: | |
  在司法改革逐步深入推进的今天,面对日渐增长的审判重任与触及实质的人员分类管理等系列改革的开展,有人走有人留,走出去的人,重新选择了人生的方向;而留下来的人们,选择了信仰和坚守。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们这一代法律人历经了现代法律思想的洗礼,心中都揣怀着法治的信仰!而正是这种信仰的力量支撑着我们做出了今天的抉择。英国作家斯迈尔斯曾经在著作《信仰的力量》中提到:“能够激发灵魂的高贵与伟大的,只有虔诚的信仰。”对法治的信仰,以个案彰显正义,用裁判定义是非,是我们每个法律人背后的价值支撑。

  爱国诗人汪国真在《热爱生命》中有一句诗:“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那么我们,既然选择了坚守,就要义无反顾!不要担忧法官员额制,法官与法官助理只是法律服务的不同形式;不要担忧责任终身制后能否肩扛重任,“铁肩担道义”,从一进法院大门我们肩上所扛的就只有正义;不要在法官与司法行政人员抉择中犹豫,任何一个位置的你们都将无法代替;不要质问司法改革能带给我们什么,而要扪心自问我们能为司法改革做些什么!

  作为司法改革“试验田”里的躬耕者,我们能做什么?要做什么?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在抵御变革带来的冲击时,我们更需要厚实的积淀去稳固自身的根基。法律业务的研习就是法律人的根基。专注审判、析疑断狱就是法官的垒土!古人云:人必先“润身”,然后才能“及物”。一个团队只有饱读诗书、勤于专研、善于思考,才能精神强大,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只有睿智和博学的法官,才能在理论的研辩中彰显理性的号召力,在公正的办案中体现勤勉务实的为民作风,才会使社会正义的象征意义转变为现实的可能。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法律人的生命是良知。作为一名法官不仅要理性,更要时刻坚守司法的良知,善于体恤民间疾苦。法槌声声,无惧无偏,是为修持,亦为能力。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崇尚法律的信念与护法的胆识与担当是当代法官的品格要求。正如已故“燃灯者”邹碧华所说的那样,“与其抱怨还不如做好手中的事,每个人都是历史,如果每个人都能让自己完美一点,历史也就会完美一点”。邹碧华法官用自己47年充分燃烧的一生,坚守了司法良知的标准,树立了担当的时代标杆,他告诉了我们司改不仅需要逢山开路的闯劲,勇毅笃行的稳劲,更需要久久为功的韧劲。

  “明制度于前,重威刑于后”。重制度守规则,是法治理念的核心,知敬畏、明底线、受警醒,把好理想信念的“总开关”,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方能见贤思齐、见利思义,守住底线。

  新一轮司法改革大潮已经起势。当前,面对司法改革的深水区和攻坚期,作为一名法律人就要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以“万折必东不回头”的决心,以“赴百仞之谷而不惧”的勇气,大步涉险滩、啃下硬骨头,不断为中国的法治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来源:人民法院报 2015年8月13日
责任编辑:研究部